摘要 | 塑膠生產與使用耗費資源、排放溫室氣體、產生大量廢棄物,已成為今日氣候變遷、能源轉型與環境保護的難題。儘管臺灣有許多減塑倡議,且政府從2002年便開始嘗試限塑政策,然而因塑膠「廉價、衛生、免洗」等特性,使得塑膠袋、一次性包材至今總使用量仍持平,有其頑強問題脈絡。面對此一難題,2019年時民間的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曾在當地向上市場進行塑膠袋減量的社會實驗方案,本研究透過轉型理論中以社會方案為主軸的策略利基管理途徑,加以認識及檢視。我們經過深度訪談及觀察,分析方案行動者初始如何形成實驗網絡、彼此學習、形成一致期望,再如何借重中介者、支援者及尋求店家們支持,試圖讓塑膠袋減量行為從傳統市場擴及社區。本研究認為這項在民有零售市場中「從零到一」的實驗,打開民眾參與治理的網絡,然而這項轉型實驗方案難以持續,無法撼動體制。不過,這方案已累積許多轉型實作經驗,應值學習,且未來可與其他減塑創新方案整合搭配。此外,本文也指出過往的政府減塑治理較少觸及傳統市場而集中在公有市場,我們建議政府應將公民社會和民有傳統市場的潛力納入考量,共同助推減塑。 |